比思論壇

標題: 原子的构成 [打印本頁]

作者: qjpcjy    時間: 2023-11-16 09:16
標題: 原子的构成
为简便起见,可以把原子核外的电子看成是分层排布的。原子的质量越大,构成它的核的物质粒子(质子和中子)越多核的正电荷数越多,相应地,核外电子数也越多。对应于元素周期表上的位置,核电荷数决定其原子序数。比如氢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正电荷数为1,核外有一个电子,只能占据一个轨道。其他更复杂的原子可以依此类推。原子结构学说中所讲的“原子亮层”,应理鲜为对原子内部电子分布状况的形象化描述,原子中各个电子都处于各自一定的能量状态中,有的自身能量较大,有的则较小,能量愈大的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愈远,也可以说,电子按其能量大小不同分布在半径不同的壳层中,同一壳层中的电子可能有多个,它们有相同的能量。不同的壳层由原子核向外排列,依次称为 K、IM、N...壳层,为便于描述,使它们对应的主量子数,,=1、2、3、4..每一壳层中的电子虽然能量相等,但仍有其他不同状态(如角动量不同),因而,每一壳层又可区分为一些支壳层。不论是电子能杰或其他粒子系统的能态,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基态是最稳定的能态。处于较低能态的电子或其他
粒子通过加热、辐射或其他方式获得能量,从较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电子处在高能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它总有回到能量较低的稳定态的趋势,当电子从高能态回到低能态时将以辐射方式释放相应的能量。当原子中电子的分布刚好使核外电子电荷和核的正电荷相等,并达到最大可能值时,称为饱和状态。可以看出,如果一种元素各个壳层的电子排布呈饱和态,原子最稳定,如果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距饱和态越远,这样的外层电子受核的吸引力越弱,比较容易失去外层电子成为带正电的离子,元素周期表左侧第一列、第二列的金属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外层电子失去后,原子呈正离子态,容易吸引相应的负离子结合成化合物,呈现活泼的化学性质。
处在元素周期表右侧紧靠情性元素这一列的元素,如氟、氯等元素,它们容易从别处俘获自由电子而使自己成为负离子.
之后同其他正离子结合成为化合物,呈现活泼的酸性。


作者: oodandan    時間: 2023-11-16 15: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6a5s4dasd456    時間: 2023-11-17 18: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oom10000    時間: 2023-11-19 01: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doom10000    時間: 2023-11-19 18: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bb-cdn.top/)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