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錢
- 57633
- 威望
- 25647
- 貢獻值
- 9667
- 推廣值
- 0
- 性別
- 男
-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024-12-6
- 主題
- 6385
- 精華
- 3
- 閱讀權限
- 100
- 註冊時間
- 2013-10-1
- 帖子
- 53
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4-11-23 21:50 |
---|
簽到天數: 2193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 推廣值
- 0
- 貢獻值
- 9667
- 金錢
- 57633
- 威望
- 25647
- 主題
- 6385
|
近日,中移动通过媒体通报了短信的升级计划,决定将传统的短信、语音业务升级成类似微信的“融合通信”,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升级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届时,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应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通信功能。这个最彻底的举动为三大运营商一年以来与OTT的纷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这能撼动微信吗?
为什么此时高调推出融合通信?
去年这个时候,通信运营商还在和微信大打口水战,运营商一致讨伐微信对网络、对通信的影响,中移香港的Jego刚推出就在大陆地区被限,飞聊也胎死腹中。不过OTT的趋势不可逆转,运营商的态度也发生大逆转,先是7月联通联合腾讯推出微信沃卡,这算是与OTT的第一次拥抱,算是试探性合作,力度还不算大。8月电信联合网易推出易信,运营商不再隔岸观火,而是借助互联网公司进入OTT。但作为实力最强、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移动,却迟迟没有动作。
这对移动是个艰难的选择。一方面,移动决定了运营商的走向,移动、联通、电信的移动用户数分别为7.5亿,2.7亿,1.8亿,移动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三家运营商产生巨大影响,一旦移动扛不住,整个行业都将转向。另一方面,OTT直接导致的是短信的减收,移动13年前三季收入4630亿,按占比7%估计,光短彩前三季收入就达320亿,而联通全年的移动业务收入1511亿,电信移动业务收入估计1200亿左右,可见相比电信和联通,移动真是有说不出的痛。
不过一年时间下来,短信的使用习惯已经发生逆转,今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首次下滑,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短信发送量比13年春节下降超过40%,除夕当日下降了8%。收入下滑也得到确认,据多家运营商人士反映,今年年初短信收入估计下降10%~20%,个别省份甚至有30%的下滑。
在这样的数据下,短信已经注定无法挽回,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另寻出路,这次移动推出融合通信,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已不再保短信收入,而是加速向流量经营转型,用流量收入来补短信收入。真可谓不动则已,动起来比电信和联通更彻底。
自我革命可贵,但撼动微信难
从披露的信息看,这款产品在功能上,确实和微信有很大的功能重合,从新通话、新消息到新联系,都有模仿的痕迹,但是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中移动走的路子是从终端上下手,把服务直接与手机的基本功能融合,把over the top的业务变成基础通信业务,从而对OTT釜底抽薪。但真说要挑战微信们,恐怕还是有很大难度。
第一,终端覆盖问题。融合通信挑战微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和手机原有通话、消息、通信录的融合,因此获得了一个原生的入口,而微信需要下载APP,而且要使用还得打开这个APP。但是微信已经具有强大的先发优势,下载APP已经基本不算门槛,而且微信本身已经成为诸多应用的入口,点击微信的次数已经不比点击其他原生入口少。而对于融合通信,如果不能通过APP进行覆盖的话,终端覆盖的速度可能反而是个牵制,一来是不是所有终端都愿意支持,尤其是其他运营商的终端,二来终端覆盖速度远远比不上APP的扩散速度,在速度上慢了还有没有机会。
第二,产品运营能力问题。单从披露的信息看,这个融合通信很像是飞信云聊版、移动通讯录等产品与手机终端的一个融合,也就是其核心体验仍然取决于中移动的产品能力。实际上,市面上并不缺少这类产品,像易信、来往,也都是系出名门,但就是难有起色。在社交产品领域,赢家通吃,没人愿意在多个平台上经营社交关系,一旦产品失去优势,很快就会边缘化。而中移动在产品创新、产品体验方面有多少胜数?产品的更新换代是不是跟得上互联网公司的节奏?
第三,业务驱动力问题。从本质上说,运营商的整个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实际还是面向网络运营的,提供的是网络接入,卖的是网络的流量,如果OTT做得很好,也产生很多流量,这与自己再做一个OTT有什么差别?用户是否会因为某运营商的OTT做得好而转网?缺乏这个本质上的驱动力,运营商的整个体系就很难调动起来,必然导致重重的困难最终影响到产品的体验,而OTT入口却是腾讯们的命门,做不好就丢掉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因此拼了命都要做好。这就是所谓的公司基因,决定了产品、决定了资源。
说了那么多运营商的难点,其实微信也未必那么踏实。
第一,微信起步于通信,而且也依赖通信的频次占据入口的优势,一旦通信量被转移,入口频次下降,必然导致关联业务一损俱损。毕竟通信尤其是VoLTE、高清视频通话之类的应用,运营商还是有很大优势,腾讯要抢占通信上的优势,同样需要争夺手机的原生入口,但手机厂商一直以来还是运营商的控制地盘,要抢夺着实很难。
第二,微信属于熟人社交,但还有相当庞大的非熟人社交内容。在微信里,只有双方愿意才可以使用,才可以传信息,才可以通话,才可以加入通讯录。而融合通信本质上是通信(没见过实际产品,不知道是否也做了控制),无限制的通信,所以有大量不愿意加入到微信好友的人也同样有这类信息沟通的需求,如果融合通信支持,那必定会分流微信的用量,当然微信里面朋友圈里面的拉黑功能也会用得少了。
所以,融合通信和微信并不是你死我活,“专注”通信,做到“极致”,是融合通信的可行之路。当然,说不定所谓挑战OTT也是个烟幕弹,因为说到底,所谓“三新”,无非就是把以前习惯的打电话、发短信全部都变成了走流量,以后用户也不用考虑什么通话费、短信费了,一古脑都是流量费,如果足够便宜的话,用户使用行为反而会被激发,运营商从流量费得到的可能还比语音、短信失去的还多。
|
|